西昭

晨钟催落月,宿火乱稀星。

【宋朝】小二,上果子!

○到了咱们大宋怎能不用一些茶点呢?(含图)

○不急,慢慢瞧慢慢挑,总有一款点心馋到你哦~

○今儿点心钱小西请了!

(友情提示:请自备纸巾,零食或水杯,及时补充,饿晕概不负责哈)

什么,还不过瘾?

     🍳 →我在大宋吃早餐 

      🥩→客官,来点荤的? 


❤️考据不易,分享为主,全文手工制作,写得或许不是很专业但尽我所能做到还原,欢迎评论区提供宋味遗风或是家乡传统糕点!各位在写宋朝背景同人或是原创的大大可随意取用。❤️


●何为果子?水果?

嗳,看官瞧了标题可能会暗暗骂西西了,(恁地这么抠哦,大老远来请水果?),冤枉啊,您可误会了,这个果子可不是如今说的水果,在咱们大宋,果子的意义更加广泛指的是生果、干果、蜜饯、凉果、香药果子、和饼食的全称。换言之,佐茶下酒,郊游赏月,小碟里放的,纸包儿装的,玲珑清雅馋到流口水的,都可以叫作“果子”啦!

《武林旧事》第六卷特意将“果子”列为一个大门类,果子品类繁多,做法更是别致有趣,寥寥千言根本说不完,西西就择几种销路最好的,也是一般上茶楼必点的来给诸位说一说。

 

●春饧(xing音同行)软糖与硬糖之争!

巧了眼下日子正近寒食清明,宋人李彭老有一首贴近时令的《浪淘沙》是这样描述的“泼火雨初晴。草色青青。傍檐垂柳卖春饧。”

那么踏青的日子路边食肆随处可见的“饧”究竟指什么呢,随意拿起一本汉语词典,能找到这样两种解释,一是,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;另一种是动词,糖块、面剂子等变软,如:糖饧了。

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疑问了,饴糖我们日常见的也有两种,软软糯糯的高粱饴还有混合空气以后的硬糖,诸如麻糖一类。哎,那么春饧到底是冷的,热的,硬糖还是软糖?

接下来再看一下宋人朱松在《寒食》中提到的:“粥冷春餳冻,泥开腊酒斟。”粥冷对应饧冻,说明饧是由热转凉的一个过程,而汪曾祺在《宋朝人的吃喝》一文中写到:“宋朝人饮酒和后来有些不同的,是总要有些鲜果干果,如柑、梨、蔗、柿,炒栗子、新银杏,以及莴苣、‘姜油多’之类的菜蔬和玛瑙饧、泽州饧之类的糖稀。”他认为泽州饧是含水较多呈凝胶状的糖稀

小西赞同这个观点,认为饧是软糖并不是冻成板块的麻糖,冷却以后会大大影响口感,还愣着呢!快快快拿起这琥珀色晶莹剔透的春饧,趁热趁软先吃一口~

 

●【附赠糖料】宰相点赞,泽州饧!

在《武林旧事》所载的41种下酒果子里,唯一带有地名的就是这种泽州饧,出产于如今的山西晋城。

非常非常幸运,一位叫做王明清的宋朝作家在《玉照新志》里记录了这种糖饧与当时宰相章惇间的趣事:绍圣年间有一个以滑稽出名的人叫做王毅,他要去泽州任知府,因为泽州处在当时较为偏远的地方,故不大高兴这份差事。

他前去拜见章惇,向他诉苦,这个宰相就告诉他“泽州的油衣(类似雨衣)很好,想了一下又说,“泽州饧也很好吃,有口福的!”王毅就开玩笑,“宰相大人呀,那我到了泽州就每天坐在地上穿着雨衣吃糖好了,呜呜呜QAQ”

于是从此这座城市就有了鼎鼎大名的地方牌子“泽州饧”,而汴梁所有的茶楼酒肆也属这种饧教人念念不忘。

 null

【原文参考】:绍圣(1094-1098)中有王毅者,文贞之孙,以滑稽得名,除知泽州,不满其意,往别时宰章子厚。子厚曰:泽州油衣甚佳,良久又曰:出饧极妙。毅曰:启相公,待到后当终日坐地,披着油衣食饧也,

 

●荔枝膏里无荔枝。

膏类茶点可以说在古籍里拈来都是,比如“皂儿膏,乌梅膏,橘红膏,离刀紫苏膏以及荔枝膏”等,膏药膏药嘛,这些膏在今日大多用来制药,而在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担任着生津止渴,解酒消暑,开胃健脾等要角,小西就择其中一种最有趣的进行介绍。

这种食物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一段皇家秘辛,宋太宗有九个儿子,第八位皇子名为赵元俨,非常受皇帝的喜爱,弱冠之年也依然居住在宫中,《宋史·宗室列传》中也给了极高的评价,”身为亲王,不好声色,只喜藏书,书法底子深厚。”后来战乱也坚决推辞治病用的抚恤银,反而自己出资捐给军队购置军马粮草。

不过这么一位八贤王却有一个小毛病,他喝不惯白开水,只喝蜜酿,他过世以后他的儿子也与父亲有同样的习惯,只喝“甘香汤”,这甘香汤的做法呢就是与所有膏类茶点熬制的方法一样。

宫中时时有荔枝上贡,膳房就将新鲜荔枝剥壳去核,捣碎果肉,加入蔗汁糖水,再放甘草和檀香,在锅里熬煮。一面旺火煮,一面用巨大的箸搅拌、翻动,待到细沫翻滚,又改小火,直到汤汁变得粘稠,可以起出糖丝,再瓷罐盛起来。喝水的时候,从瓷罐里舀出一小勺放在碗底,滚水冲匀,就做成啦。

当然民间是买不起荔枝来做甘香汤的,怎么办呢,艰苦朴素又智慧的劳动人民想出了一个办法,拿其他食材假味,做成类似荔枝的味道也享一下宫里贵人们的待遇。

这便有了元人在药典《御院药方》抄录宋朝民间方子的记载:乌梅八两,桂十两,乳糖二十六两,生姜五两取汁,麝香半钱,熟蜜十四两。用水一斗五升,熬至一半,滤去滓,下乳糖再熬,候糖溶化开,入姜汁再熬,滤去滓,俟少时入麝香,用如常法服。

全方无荔枝二字,却名荔枝膏。

 null


●吃点假荤?玉灌肺不是肺。(已失传)

第一次听说“玉灌肺”的看官可能会大吃一惊,以为宋人的下酒菜,看茶菜居然那么油腻,动辄要吃灌满高汤的猪心肺?哈哈其实我们大宋尤其是南渡之前的北宋,素食主义风行一时,上至达官贵族,下至市井小民(主要是吃肉太贵吧!)都极为推崇素菜,甚至在崇尚佛道的文人阶层还特别钟爱仿荤之素,这个就留着另开篇幅再与详述。

今儿我们要提的主角是“灌肺”,这个词在《武林旧事》《梦梁录》以及《西湖老人繁胜录》中频繁出现,比如“香辣灌肺”“香药灌肺”,哎,没错,可不要被这个字眼蒙骗了,它们都属于素灌肺,当时也称为假灌肺,这道菜实际上与动物内脏没半毛钱关系,是一道素食点心,取其形似罢了,也可见宋人的坦率与可爱啦。

看官们等不及了吗,那小西先来讲一讲它的食材,《山家清供》中有详细记载“真粉、油饼、芝麻、松子、胡桃,莳萝,六者为末拌和”,莳萝古称洋茴香,它的种子,味道辛香甘甜,多用作食油调味,有促进消化之效用。

【涉及宅斗,宫斗,权谋等的写手大大注意,要点来了,莳萝一度被拿来在临盆时助产,这种点心孕妇禁食!附加心灵疗效,普通人在惊吓和极度紧张后食用可派上用场,有助于走出笼罩心灵的阴霾,带来轻松的感受。】

好,收。将六种食材切作细末搅拌后,第二步“入甑蒸熟”,甑是蒸饭的一种器具,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,如同现代的蒸锅,广泛用于蒸煮从食。

最后切作肺的样块,用辣汁浇盖新鲜的玉灌肺就做好啦!因为来自宋朝宫廷又名御爱玉灌肺,

不过要说从这道果子看出皇帝“崇俭不嗜杀之意”,就有些勉强了。

●花式点心,酥油鲍螺~

什么,什么,还有奶油小甜品吗?这种让人不禁怀疑有没有穿越的食物,的的确确就在九百多年前存在了。

《金瓶梅》第六十七回描述了温秀才与应伯爵的对话,小西就抄录带有“酥油泡螺”的几句,应伯爵是这么形容这种点心的“上头螺纹就像螺蛳儿一般,粉红、纯白两样儿......吃了牙老重生,抽胎换骨,眼见稀奇物,胜活十年人!”温秀才也接了话茬“此物出于西域,非人间可有,沃肺融心,实上方之佳味。”

那被这两位夸到天上去的酥油鲍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?到底是不是出自西域而非中原的点心呢?

在后人明朝张岱的《陶庵梦忆》中我们可以窥见它的做法:苏州人把乳酪与蔗糖霜和在一起,“熬之滤之漉之掇之印之,为带骨鲍螺,天下称为至味”。

小西稍微翻译一下下,就是讲牛乳发酵后和糖霜混合,大火熬煮,滤网过滤奶渣,使劲与蔗糖,蜂浆搅拌,挑选出精华奶油,挤到盘子里,边挤边转动手腕,一圈一圈环绕就形成螺纹点心啦!

西域出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,原来是因为乳酪自西域传来,故就有人讹称是人间难觅,其实不然,它的加工制作都是江南工艺,教没有去过江南的温秀才产生了误解,而《金瓶梅》中百般着墨渲染这种食物,也是为了突出西门庆富贵人家的排场。

【注: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小门小户都能买得起,是常用来款待客人的!西门庆他们的故事在中原而非江南所以造成误解!】

除却用料,它最吸睛地还是形似鲍鱼和螺蛳上花纹的裱花技术,传闻,宋人梅尧臣的亲戚府中就有一位擅长裱花的丫鬟,能用奶油制作花朵,凤凰,麒麟,还能在上边写字,这在南宋与明朝都是非常非常常见的江南茶点。

 

【参考资料】:

林洪《山家清供·玉灌肺》

周密《武林旧事·卷六·果子》

潘永因/李宗孔《宋稗类钞》

许国祯《御院药方》

元脱脱/阿鲁图《宋史》

图片来源网络。

 

碎碎念:果子的门类实在太多,每一个词的背后都是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,有一些古方很遗憾已无法得知,还有一大部分经过改良成了我们身边各种传统零食的样子,写这一篇科普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上中华传统的美味点心,我也一直会努力寻找那些宋时美味遗风,使祖祖辈辈在点心里的故事不会因为时间太久而亡佚。

谢谢阅读!

 

 

评论 ( 68 )
热度 ( 994 )
  1. 共6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西昭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