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昭

晨钟催落月,宿火乱稀星。

【宋朝】客官,来点荤的?

○客官,来点荤的?(含图哦)

○无肉不欢,本篇介绍宋朝荤菜的各种食材以及做法~

○什么,还没有尝过,来来来,几位里边请!

(友情提示注意手边拿好零食或是水杯随时补充免得饿晕啦)

 吃腻了?

          🍳→我在宋朝吃早餐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🍱→小二,上果子! 


 

 想歪的自觉偷偷面壁哈!❤️我不是标题党呀,小小小小的请求就不要在下边评论与本文无关的啦,我真的写得好辛苦,蟹蟹大家体谅!


●豚

猪肉历来扮演着所有荤菜中的王者,在大宋,肉市买卖就要属猪肉铺的生意最红火,今天的杭州城三元巷在南宋时属于修义坊,其实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“肉市巷”,因为当时巷子里有几十家肉铺宰场。

《梦梁录》用了一个章节来描述肉市生意火爆的场景:“皆装饰肉案,动器新丽。每日各铺悬挂成边猪,不下十余边。如冬年两节,各铺日卖数十边。案前操刀者五七人,主顾从便索唤切。”

看来吃猪肉,买年猪早在宋朝就是市井小民的狂欢啦,光是想象一下五六把菜刀横飞,肉香与招子在风里跳舞,来得迟了连肉骨头也买不着的空前盛况就教人食指大动啦。而案上能购买到的猪肉部位,简直比如今的肉铺子还要眼花缭乱,光是肉就有“猪肉名件,或细抹落索儿精、钝刀丁头肉、条撺精、窜燥子肉、烧猪煎肝肉、膂肉、蔗肉。”

【燥子肉:同臊子肉,臊子面用的就是这种细切的肉。亦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肉末或肉丁。】

【膂肉:音同旅,是猪的脊骨肉,肉质非常纤细炖汤做菜都是上品!】

那我想喝豚骨汤可不可以呢,当然好呀,“骨头亦有数名件,曰双条骨、三层骨、浮筋骨、脊龈骨、球杖骨、苏骨、寸金骨、棒子、蹄子、脑头大骨等。”这一些猪骨头都在铺子里买的着哦,特别提一下“蹄子”,也就是我们说的猪蹄,猪爪,蹄髈一类,在南宋的《玉食批》里有一道菜就叫“酒醋蹄酥”,另外张俊宴请高宗的菜单也有“鲜虾蹄子脍”和“脔骨(猪耳朵)”两款菜肴。说明哪怕是皇家也不能抗拒猪肉的美味呐!

 null

烧脑的肉价

【附赠猪肉价格分析,如果您不想看数字请直接跳过这一段就好。】

欸,这个时候你就要问了,西西猪肉会不会很贵啊,我是不是吃不起呢,我在苏轼的《仇池笔记》里找到了这么一句“黄豕贱如土,富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”

读完这句诗有人就松了一口气:哈,原来达官贵人都不放猪肉招待贵宾,平民百姓也不屑于煮猪肉。那么这到底是夸张了还是当时猪肉真的很廉价呢,西西用一组数据来说话吧。

我们来稍稍算一算一斤猪肉的价格,注意我是根据北宋宰相的月俸来进行这一次换算(因为我小说就是写的北宋挪过来用方便嘎嘎),不管是宋初制还是后来的元丰制,宰相/枢密使的俸禄为300贯,一贯按1000文计算(有时候是800文,有时候也出现1200文与1500文时代不同咱们取个中间就好),那就是30万钱(不是人民币,是铜钱汇率约是0.3)。

同样是苏先生的文章中提到同事曾开玩笑地拿30文钱买四两猪肉,哎哎哎先别急着算,据考证唐至清的一两在37.30克,一斤就是六百克,120文=600g,好了好了我知道看官您已经晕晕了,一锤定音,现在的一斤单位(500g)需要一百文铜钱,约等于人民币33.3元。

小西目前在菜场上问的价格都是在35元上下,超市可能会贵一点,也就是说哪怕回到宋朝猪肉也不是那么便宜对不对,与今天的价格实在不相上下呀。

 好,收,我们言归正传,有些看官提到熟肉,熟食店,“我就是想吃烧好的”那在咱们大宋可以实现吗?

没有问题呀,只是卖熟食需要等到午后,因为第一批卖掉的是生肉,店里的伙计都是现做熟食,所以就需要看官多等一会儿。能买到什么熟肉呢~来看。

“更待日午,各铺又市熟食:头、蹄、肝、肺四件,杂蹄爪事件,红白肉等。亦有盘街货卖,更有豝鲊铺,兼货生熟肉。且如豝鲊,名件最多,姑言一二。其豝鲊者:算条、影戏、盐豉、皂角、铤松、脯界、方条线条、糟猪头肉......

关于豝鲊我会另开一个文章说明,眼下我们就先了解一下“条子”是何物吧!

 

●小二,来一盘条子嗳~

先不要误会这个可不是警察的蔑视称呼,也不是打白条的借款单,它的渊源还要从孔子的学费,也就是十条束脩说起,束脩意为细而长的肉干/腊肉,方便携带与捆扎,所以成为古代的拜师礼。

而在宋朝就有一种夜市上非常出名的食物算条,与束脩的形状相似,加工这种食物的口诀也非常有意思“不论猪羊与太牢,一斤切作十六条”,好嘛,一条一两,一盘半斤。

我在李开周先生的书里找到了一些还原的做法,“把肉洗净,剔骨去筋,顺着纹理,切成长条,用食盐,砂糖,花椒,砂仁拌匀,压紧晒干上笼蒸熟。”

香喷喷的条子就出炉咯~再蘸着蜜酱,配一壶上好的眉寿,点一首小曲,西西飘了。null


 

●大宋版肉夹馍?并不。

西西有幸到过古都西安,那个肉夹馍真是皮薄馅多,一口流油,唇齿生香,教我乐不思浙!

看官若是嫌干吃肉太腻了,那咱们就换种吃法,嗳,吃夹子,裹着面皮吃拌着茄子藕片吃,是一种大宋十分流行的从食哦,(主食之外的小点心全部算作从食)。

首先我们来康康夹子的种类有哪一些,吴自牧记载:南宋年间出现了“鹅眉夹儿、细馅夹儿、笋肉夹儿、油炸夹儿、金铤夹儿、江鱼夹儿,”

可以看出食材的就不多做赘述,西西介绍一下鹅眉夹儿与金铤夹儿吧~
鹅眉夹根据《饆饠考》可知是一种西域流传到中原的馅饼类油炸小食,因为形状像鹅眉,炸过以后两头弯弯的,像个小月牙,那么它是怎么制作的呢?

在这里我引用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梦梁录》以及搜集到的民间遗留做法为大家努力还原一下。

小西有个山东的朋友曾给我拍过一张照片:茄夹,这个夹我觉得非常类似于宋朝的这种食物,先是用刀把一大片椭圆形的茄饼剖开,注意刀没有剖断,还连着一些,像一个小钱包的样子,再往里边可劲儿加肉加菜,塞满了以后可以蘸上面粉,放油锅里炸至两面金黄,对不起我馋哭了,另外还有藕夹也是同个道理。

在江南这边,小西的家乡婺州郡,也有一道名菜佐证了夹子这一种食物的古老做法,菜名叫做“金腿冬瓜夹”,是用冬瓜片切一刀断一刀的手法夹入金华火腿,一片瓜夹一片火腿,在盘中摆成螺旋状,撒上姜末,压上一只盘子,上笼旺火蒸,直到冬瓜片煮熟,起笼的时候火腿的香味隐藏在冬瓜的清香里,实在是清热滋补良方!

看到各位看官已经眼冒红光了,那我们继续介绍金铤夹子又是怎么回事哈。

金铤就是金锭,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黄金,也是用来说形状的,我找到了宋朝金银通货的资料照片,发现有两种束腰型与直型,应该就是状似金铤的肉夹菜盒子~脑补一下元宝水饺的形状咯~

总之,所谓的夹子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肉夹馍,而更接近蔬菜盒子,茄夹,冬瓜夹之类的。

 

●来一碗吸溜吸溜的“冻丝”

在《梦梁录》南宋分茶酒店一章,西西注意到了这么几个词“三色水晶丝”“冻三色炙”“冻蛤蝤”、“冻鸡”。

那这到底是什么菜呢,目前大部分的解释为这是水晶脍(音同筷kuai),这个词可以在南宋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中找到,介绍的是名为水晶脍的做法:“赤梢鲤鱼,鳞以多为妙。净洗,去涎水,浸一宿。用新水于锅内慢火熬,候浓,去鳞,放冷,即凝。细切,入五辛醋调和,味极珍。须冬月调和方可。”

描述的是冬月日子制作红丝水晶脍的做法,哈哈其实就是鱼冻啦~

大宋有一位名为高观国的词人还为此做了一首菩萨蛮。

菩萨蛮·水晶脍  

宋·高观国  

玉鳞熬出香凝软,并刀断处冰丝颤。 

红缕间堆盘。轻明相映寒。 

纤柔分劝处,腻滑难停箸。 

 一洗醉魂清。真成醒酒冰。

最后两句我来翻译一下:“透心凉,心飞扬,大宋鱼冻。”(献丑了hhh)

古人以此为基础对其他不同的食材也进行了相同的处理方法,比如猪皮,比如鸡,比如海鲜。

这道菜在汴梁的夜市里卖的极好,尤其是冬月,因为古人没有冰箱,没办法保证食物不会腐坏,一般即做即吃,在夜里冻上,在夜市卖。

至于为什么叫冻丝呢,这是小西家乡吴地的方言,在使用古吴语为方言的地区,很少出现“冷”字,我们常说“天早五更,冻到侬哇”(真的硬核翻译,意思是大早上,好冷吼!)

而我从现在还一直沿用的这个吴语词汇里,看出的满满是宋朝遗风,是切作丝的肉冻,哪怕在今天在许多饭馆的冷盘上,冻丝也是首选。

(特别推荐:黄豆猪皮冻丝谁吃谁知道,拿瓷钵装了,琥珀色的细肉丝窝在白乎乎的米饭上吸溜~)

 

【参考资料】

吴自牧《梦粱录》

吴语方言释义的一些口述和我的采访笔记

图片来源网络

 

碎碎念:

本来还要写很多,比如鱼羊鸡鸭和海鲜,结果一不小心光是豚的做法就写了小三千哈哈哈,那等我写完冷饮篇和热茶篇再看看能不能凑个烧烤好啦。

只要是涉及打了宋朝科普的文章都可以自取,不需要问我,也欢迎补充,宋朝货币制度研究我也不是很专业,详细的数据还需要自己去相应的时代与地域考证。

整理很辛苦哦,留个小心心,小手手,小西想让更多大大看见这份资料,更欢迎评论区说几句宋朝美食相关都行~

谢谢阅读。


 ❤️每一条评论小西都会一个字一个字读然后尽可能回复到,有太多话想说完全不介意私聊啦,或许不及时但绝不漏掉,嘿嘿很高兴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♥

 

评论 ( 145 )
热度 ( 1718 )
  1. 共10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西昭 | Powered by LOFTER